本篇文章2354字,读完约6分钟
11月22日,由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级研究所牵头的中国低碳城市建设报告发布。合肥、广州和南京位列前三,而上海和北京分别位列第五和第八。福州、青岛、大连、济南和厦门也进入了前十名,而济南排名第九。
相关信息:
低碳城市是指以低碳经济为发展模式和方向,以低碳生活为理念和行为特征,以低碳社会为建设样本和蓝图的城市。低碳城市已经成为全世界的共同追求,许多国际大都市都建立在低碳城市的基础上。
低碳城市的发展是低碳城市发展的骄傲。我们应该注意经济发展过程中成本的最小化,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以及人性的放松和宽容。
自2008年初以来,国家建设部和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在中国大陆联合推出了“低碳城市”,上海和保定-中国电力谷作为试点城市。自“花园城市”、“人文城市”、“魅力城市”和“最具竞争力城市”以来,“低碳城市”迅速成为中国大陆最热门的目标。目标将具有长期特征。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驻华代表处首任主任夏先生表示,“低碳经济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著名学者林晖认为,建设低碳社会、低碳城市是坚持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最具体、最有力的实践。它有所有人的参与和可持续性,可以共同建设和分享。
国家环保部副部长吴晓青表示,今后环保部将重点关注五个方面,包括加快研究制定国家低碳经济发展战略,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等全球性环境问题。
综上所述,可以预见低碳城市将成为城市品牌的新高分。
此前,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NDRC)于2010年7月19日发布《关于开展省市低碳试点工作的通知》,确认广东、辽宁、湖北、陕西、云南、天津、重庆、深圳、厦门、杭州、南昌、贵阳、保定为中国首批国家低碳试点。
到目前为止,中国已经确定了6个低碳试点省市和36个低碳试点城市。到目前为止,除湖南、宁夏、西藏和青海外,中国大陆的31个省、市、自治区中,每个地区至少有一个低碳试点城市。换句话说,低碳试点项目已经基本在全国展开。
低碳城市建设;
新能源的利用
面对即将到来的能源危机,全世界都意识到有必要采取开源节流的策略,即一方面节约能源,另一方面开发新能源。面对能源危机,许多国家都在大力研发和利用“绿色能源”,包括太阳能、生物质能、风力发电和水力发电。
绿色能源可以概括为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狭义的绿色能源是指氢、风、水、生物能源、海洋能和燃料电池等可再生能源,广义的绿色能源包括在开发利用过程中使用天然气、洁净煤和核能等低污染能源。
“绿色能源”在全球能源结构中的比重已经达到15%-20%,未来石油、煤炭和天然气的主导作用将得到提升。世界更加关注“绿色能源”的发展。技术先进、效益好的国家主要集中在欧美。仅从1989年到1992年,中国800多家可再生能源公司的年收入就以每年16%的速度增长,由此可见“绿色能源”的发展方兴未艾。人类必须大力发展“绿色能源”,以满足低碳城市的要求。
清洁技术
要实现低碳生产,必须实施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循环经济是一种与环境相协调的经济发展模式。它要求将经济活动组织成一个“资源-产品-可再生资源”的反馈过程,其特征是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甚至零排放。它要求所有的物质和能量在经济和社会活动的整个过程中不断循环,并得到合理和持续的利用,以尽量减少经济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清洁生产是指在资源开发、产品生产、产品使用和废物处理的全过程中,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和能源的利用率,最大限度地减少资源和能源的消耗和污染物的产生。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的共同目标是最大限度地减少高碳能源的使用和二氧化碳的排放,这与低碳城市的要求是一致的。因此,实施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是低碳城市建设必须坚持的原则和方向。
绿色规划
科学的城市规划是建设低碳城市的第一步。城市能源消耗将直接影响周边地区的环境污染。除了考虑单个城市的特点,城市规划还应结合城市所在地区和国家的发展战略来考虑。
首先,工业规划。在城市发展规划中,降低高碳产业发展速度,提高发展质量: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加大淘汰污染技术、设备和企业的力度;提高各类企业的排放标准;我们将改善钢铁、有色金属、建材、化工、电力和轻工业的准入条件。也就是说,要从决策的源头上保证城市总体规划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并在规划阶段推动低碳城市的发展。
第二,交通规划。低碳城市的交通战略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实现:一是控制私人交通出行的数量。如果数量减少,在单位排放量一定的情况下,城市交通的碳排放就会减少,另一个是减少私人交通工具的碳排放。如果私人交通出行次数一定,只要单位汽车的碳强度不断降低,整个城市交通的碳排放就可以减少。以上两个方面表明,低碳城市需要倡导和实施公共交通主导的交通方式。在这方面,巴西的库里蒂巴是一个成功的例子。
绿色建筑
建筑和维护是城市的主要能源消耗者。绿色建筑是低碳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绿色建筑不仅需要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还需要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工作和生活。
绿色建筑的建设包括:建立建筑节能政策法规;建筑节能设计与评价技术和供热计量控制技术研究;可再生能源和其他新能源的应用,低能耗和超低能耗技术及产品在住宅建筑中的应用等。;推进建筑节能,促进政府部门、设计单位、房地产企业、生产企业等之间的有效沟通。论生态社会。在减少碳排放的过程中,绿色建筑的推广和推广将具有重要意义。
绿色消费
减少二氧化碳排放不仅是政府的责任,也是个人的责任。我们应该倡导和实施低碳消费模式,一种可持续的消费模式,在保持高生活水平的同时,尽量减少使用消耗更多能源的产品。个人行动对于减少碳排放非常重要。我们的食物、衣服、住房和交通可以帮助减少碳排放。从日常生活出发,节约含碳产品的使用,实施可持续消费模式,我们可以为实现低碳经济和建设低碳城市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