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317字,读完约6分钟
育贤之地入圣门潜川书院潜川,是古县庐江的别称 书院是古代藏书、徒弟传授学问和研究的地方 明代以前多为私事进行,清朝一开始都是为官方而设的 潜川书院、庐江县明、清两朝六大书院之一 清光绪《庐江县志》(卷四·; 学校书院)说:“潜川书院,干隆三十一年,奉行李天植,绅士吴崇诅咒,王昌杰集财富,即集检察院的老基础,卖殖民地创立。 “李天植( 1718—1796 ),江西吉安金江人,清干隆十三年( 1748 )进士,干隆十七年( 1752 )庐江县 就任当初正好是灾害,李天植率先捐款救济工资,然后向代码高级化捐款救济粮食,拯救受灾者的人无数。 第二年春天,瘟疫流行,李天植又率先捐款,百姓安全依赖 李奉行主政庐江十馀载,业绩显著 其中最受称赞的是干隆三十一年( 1766年)成立了潜川书院 根据史志资料,庐江县明朝有毛公书院、崇文书院、水濑绿书院、杨林书院4所,什么时候废除,没有考试 到清干隆年间,县内只有一所学宫 年,奉行李天植邀请庐城开明绅士吴崇诰、王昌喜等,共谋在明伦堂重建书院的策略 兵马不动,饲料先行,县李天植率先“捐廉借中吴桥田七十二年额借七十石”、“吴崇诰,王昌信,陈大起,王者桥田三十七亩五分,每年借十七石五斗。 “受李奉行和吴、王、陈诸邑绅的表率感化,县界四乡的卢德、张珽、计世本、汪和九、夏朝珍、赵玉林等48位乡贤名士纷纷慷慨解囊。 马上选择城区钟楼桥西,原考院考场旧址,扩张附近的殖民地,鸠工蓬,“栉星沐露,苅荆切榛” 英匠陶夫,各就其列 “多年来,书院建成了 前后四进,计照壁一座,大门五间,二门楼一座,厅事五间,厅后左右厢房十二间。 礼堂5间、礼堂后左右厢房4间、后堂5间,规模相当大 参照史志所载书院旧名,李县务本求实,古邑别称“潜川”为名,称“潜川书院” 纳时贤英才,授经书。 旁流涉及史书诗文,学习制艺策略赋试帖,应科举 “子弟无贫富,大家教读 “不到几年,文教蒸蒸日上,确实很大 ”(干隆三十四年( 1769 )己丑科进士黄培,干隆四十年( 1775 )乙未科进士许士煌,全部退出潜川书院。 书院名声很高,是闲里荣之 但是风云变了,咸丰四年( 1854 ),太平军占领了庐江城,潜川书院不幸被兵燹破坏,只有门五间、二门楼一座。 同治年,邑绅马家彦等督工翻修 光绪10年( 1884 ),奉行的钱荣率邑高级化进行了集资,翻修了照片墙,重建了左右的房间、礼堂、后进大楼 潜川书院逐渐恢复了以前的活力 光绪21年( 1895年),川人张琴统治庐江 张琴( 1857—1901 ),字鹤俣,别名志明,四川江油新安人 光绪20年( 1894 )甲午科进士 第二年( 1895 )散馆,选择了庐江县 为了政宽和,以文神父 在城里的空地上种湖桑,建桑园,教民蚕织。 河边种了柳堤,叫张公柳 为了振兴庐江文教,张县说:“在潜川书院存书,招收弟子,延长桐城马通伯先生为主说话,延长县内翟楚金慎六等人说话。 马其昶马通伯,桐城文派有名的学者马其昶也是国内名宿 其主讲是潜川书院,兼顾经学和时文写作,重视古文理论的传授 古文创作是桐城派作家立世之书,教古文是桐城派学者立足书院的独门绝技 他继承了姚莹提出的《义理、考证、辞章》,强调“以科举的体制,达到经学的本源”,将科举的文与治学求本、修身本相结合,实现了“学佐当世”。 有一次,他来到潜川书院求学,不断地说:“士以受业老师为幸,或跨千里求学。 有“远近学者都归”的盛况 光绪二十二年( 1896年),潜川书院建院130周年,四川省被称为“江油文魁”的张琴县即兴泼墨,为书院题为“潜移默化,川媚山辉”。 嵌入“潜川”无痕迹,拍照! 哀叹世事变迁,任期内审理李(鸿章)氏盗墓事件,为无辜冤民释放,得罪当权者 另外,张琴当年入学北京报考,得到了主考官、大学士兼户部尚书翁同龢的评价,张在州县作为官员,师生过得非常密切 甲午战争前后,翁同龢力主抗战,支持光绪新政 光二十四年( 1898 )戊戌变法失败,翁同鸒被解雇,次年( 1899 ),受庐江人民喜爱的好奉行张琴因该事件退位回到了故乡 光二十七年( 1901年),清廷宣布科举改革:废除科举制度,设立本科院校,广泛设立新学堂,建立新学制,重视留学教育 敕令把全国书院变成中学堂 至此书院正式退出了历史舞台 年,潜川书院变成了潜川学堂 ( 1927年改为庐江中学; 1942年,书院家改称国民党庐江县党部住宅 20世纪50年代,被改建为庐江电影院和供销百货公司,现在被改造为中心城市文化广场 潜川书院遗迹毫无痕迹 )光绪《庐江县志》刊登潜川书院图潜川书院,历经135年 作为封建科举制度的育贤之地,进入圣门,为中华以前传来的文化传达和人才培养做出了重要的历史贡献 地方教育事业的迅速发展具有特殊的历史意义 庐江县历史上从南唐伍乔(今庐镇马厂村民)金陵殿考试到进士第一(状元)到晚清经过了一千多年,全县有44名进士、198名举人、713名贡生。 在那44名进士中,从清干隆到光绪之间,即潜川书院存续的135年间,占了19多人 例如,清嘉庆二十五年( 1820 )庚辰科进士、待户部主任鲍崇兰、道光九年( 1829 )己丑科进士、浙江瑞安县奉行、湖南长沙县奉行刘礼章、道光十三年( 1833 )巳科进士、署河阳县奉行、新兴州知州、云南乡考官同吴仁等 潜川书院是庐江历史上存续时间最长、影响最广、而且真正具有文化教育功能的地方书院,铸造邑内百多年英才辈出的光辉。 展出:庐江县文芳阁中心▼往日精彩回顾▼投稿/汪德生/施杰校正/张媛,苏敏微集庐江原标题:“育贤之地,入圣之门! 庐江一百多年来培养出了英才!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