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5399字,读完约13分钟

以下复印件来源于民航之翼,作者一嘉之语民航之翼。

这里,进入平流层!

10月21日,国泰航空公布了重组计划。

主要包括三个副本。

港龙航空停运了。

二是裁员8500人。

三是调整飞行员和乘务员的报酬。

其中,最令人吃惊的是几个月前的谣言成真,港龙航空终于消失了! 具有35年历史的港龙航空今后将完全退出历史舞台。

港龙航空成立于1985年。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1985年前后是香港人爱国感情最发泄的热情年代。

直到今天,翼哥还记得小时候看过的万人空巷的电视剧。

最近播出了《霍元甲》、《陈真》、《再向虎山行》等具有强烈爱国主义感情的香港电影。

当时是中英香港问题谈判的大时代背景。

1982年9月22日,英国首相撒切尔访华,揭开了中英香港问题谈判的序幕。

从1983年7月到1984年9月,双方就具体问题进行了22次谈判。 整个谈判过程曲折,充满了激烈的交战和竞争。

1984年9月26日,中英双方终于在北京签署了香港未来的《联合声明》。

其中香港航运的地位和国泰的利益也在谈判中。

在关于中英香港问题的激烈交战中,英方为了保证香港的航运地位和国泰的利益,以这样的规定为目标,首先如下。

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持香港作为国际和地区航空中心的地位。 在香港注册,可以在以香港为主要营业地的航空企业和民航相关领域继续经营……。

中央人民政府与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协商安排,在香港特别行政区注册,为以香港特别行政区为主要营业地的航空企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航空企业提供香港特别行政区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地区之间的往返航班。 ……。

——中英联合声明附件一第九条

这是为了保证香港的航空地位,确保香港当地航空公司的利益。 1984年12月19日中英联合声明签订时,香港唯一的当地航空企业国泰航空企业实际上是保护英资背景的国泰航空企业的利益。

香港是世界重要的航空中心,这项规定在某种意义上把香港民航迅速发展的好处转让给了国泰。 对于英国方面的想法,中方当然知道。 因为对此必须考虑应对措施。

1985年,以中资为背景的港龙香港成立,背后的股东是中国银行、华润、招商局及曹光彪、包玉刚、霍英东等多位爱国港商,港龙航空的创立是打破国泰航空在香港的垄断地位。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港龙航空从成立之日起,就流有爱国主义感情的血液。

因此港龙航空最有名的标志是机体中华龙。

但是,垄断香港航空市场40年的英伦血统国泰航空当然不是好事。

所以港龙航空成立了,双方之间的游戏开始了。

40毫不困惑,中年之前的国泰航空自然是老江湖,采取远交近攻、外联内击的方法,一系列组合很难打港龙出手。

当时的港英政府积极协助国泰航空全面包围和关闭港龙航空,想在萌芽中杀死港龙航空。

很快,香港民航处开始质疑港龙航空中方股东的身份,重组港龙,中国银行、华润、招商局退出,港商包玉刚、曹其镞(曹光彪儿子)成为一两大股东,港龙由此失去了中方股东的资金支持

接下来,1987年在港英政府领导下的香港民航处祭奠了“一线企业”的政策。 也就是说,一条航线只能经营一家航空企业,香港大部分航线都是从国泰经营的,港龙作为新的准入者,只能申请新的航线。

最终港龙只能申请去内地二线城市的短程航线。 其中最好的香港-上海、北京航线也只能包机。 因为这条港龙的大部分航线都处于损失状态。 港龙航空的情况越来越困难,到1989年底,港龙航空的损失累计达到23亿港元,持续的损失也给包玉刚、曹光彪父子们带来了无力感。

热门:永别,港龙航空!

我提议扶国泰收购港龙航空,聪明的国泰把中信推到前台,使中信成为港龙的第一大股东。 那样的话,不违背港龙航空成立的初衷,爱国香港商人们自然不反对。

1990年国泰和太古、中信收购港龙航空,中信持有38.3%的股权,太古和国泰分别持有5%和30%的股权,曹光彪下降到21.6%。

在中信、太古方面的支持下,国泰航空作为第二大股东接管港龙航空,将香港至北京、香港至上海的航线分配给港龙,并将港龙定位为专攻香港至内陆航线的港航企业。

国泰成为港龙成为实质性的统治者,在国泰管理和中信集团的帮助下,港龙航空实现了高速发展,1992年,港龙航空首次扭亏为盈。

后来双方达成了默契,港龙主要从香港到达内陆航线,国泰主要经营在国际航线上。

所以很久以来,很多人去香港是港龙航空的飞机。

但是,中方没有放弃在香港设立自己的航空企业的努力,1995年中国航空企业在香港子企业中航有限(香港)申请设立航空企业。

为了阻止香港出现第三家航空企业,国泰做出了困难而痛苦的决定,将港龙的部分所有权出售给中航,港龙的控制权也转移到了中航。

1996年,中航购买港龙35.86%的股权,中信泰富占28.5%,太古国泰占25.5%,曹氏家族占5.02%,中航成为港龙大股东,中方股东所有权达到64%左右。

1997年,中航集团子公司中航兴业在香港上市,取得母公司和其他股东转让的股份,中航兴业拥有港龙航空43.29%的股份,港龙可以说真正成为了中资公司。

香港回归后,至今为止的“一线企业”的不公平政策也被抛弃了。

之后,港龙和国泰在从香港到台北、东京、曼谷的航线上开始了直接竞争。

2002年,中国民航开始大重组。

组建了三大航空集团,之后构筑了几十年的中国民用航空业结构。

中航集团由国航、中航和西南航空联合重组,中航下属的中航兴业回归国航旗下,港龙航空成为国航控制。

国航是一家载旗航空企业,在中国民用航空业的地位和影响非常大。

背靠大树乘凉,港龙航空后面有国航的支持,未来的迅速发展冲击着国泰,国泰会突然感到前所未有的压力。

2002年8月1日,国泰向中国民航总局提出了重新飞行北京、上海、厦门三条内地航线的申请。

如果国泰加入,港龙将在这三条航线上每年遭受约5.5亿港元的损失。

港龙强烈反对自然。

经过多个竞争。

港龙航空还是输了!

2003年12月,国泰北京-香港航线正式恢复,此后国泰扩大了内地民航市场的进度,展开了与港龙航空的竞争。

在航空权争夺战中国泰航空成功地压迫了港龙航空,港龙航空再次陷入了损失的泥沼。

一边压迫一边谋求合作是国泰航空的拿手好戏。

2004年,国航策划发售,发售前夕,国泰向国航伸出了橄榄枝。

当年10月20日,国航、国泰签订了谅解备忘录,根据初步协议,国泰航空在国航在港ipo购买了9.9%的股票。

在国泰航空的支持下,国航在香港成功了。

之后,国航和国泰航空的合作经过了星辰计划的三首歌。

2006年6月,星辰计划1.0开始了。

国航、国泰、中航兴业、中信泰富、太古签订了股票重组协议。

其中最重要的复印件是国泰以82亿港元的代价收购港龙航空。

国泰航空终于消除了20年来的心病,麾下了最大的同行竞争对手港龙,处理了香港航权的纠纷。 2006年9月28日,国泰航空正式收购港龙航空,取代日本航空成为当时亚洲最大的航空企业。

国航和国泰的合作,对国航来说确实是成功的战术。

在双方合作下,国航不断在国泰各方面提高自己的管理能力、经营能力和企业形象,获得较高的投资效益。

国航也从当时被负面信息缠身的企业转变为国内收益最高的航空企业。

但是,对中国民航来说,港龙航空交给国泰航空真的是上策吗?

也许能见到仁见智!

香港是自由贸易港,离大陆很近,所以实际上起着中转贸易港的作用。

曾经,大陆的多种贸易通过香港与世界相连,今天内地发展迅速,但香港的地位在减弱。

但是香港对内地的作用依然巨大,尤其是中美贸易摩擦的过程。

香港不仅是贸易港,也是航空港,是亚太的香港枢纽中心。

香港机场的中转效率、服务质量,以与世界各地的连接度,迄今为止内地还没有赶上一个城市。

也就是说,香港起着金融、贸易、交通中继中心的作用,人流、物流、资金流聚集在这里,散布在世界各地。

香港机场是世界上最大的货物运输中心,国际旅客排在第三位的航空中心,航空是香港,香港当然比航空重要程度高。

虽然香港回来20多年了。

到目前为止,香港当地的多家公司得到了与那时完全不同的迅速发展,大陆的多家公司也得到了一定的影响。

但是,在香港,民航行业依然被英国资本牢牢控制,这也是我们软肋的地方。

其实,当初我们对国泰航空的评价也失误了。 不仅因为他取了“国泰”这个有中国特色的名字,更重要的是他在香港扎根已经半个多世纪了。 像他那里推广一样,很多人认为他是香港本地的公司。

除了2004年,国航和国泰的合作、国航、国泰互相持股,国航最高持有29.99%的股份,相信这是一家更中国化的公司。

而且,我们很容易认为西方企业都只是利益,如果有利益,他会服从我们。

但是我必须承认评价有错误。

现在很多香港年轻人已经失去了老年人曾经强烈的爱国热情。 因为他们从来没有港英政府时代的耻辱感。

他们认为祖国对他们的支持对他们的好处都是理所当然的。

有英国血统的公司,无论在我国开展的业务多么大,获得的好处多么高,但在他们骨子里必然是他们的思考。

汇丰银行在华为事件中的反戈一击,国泰航空在香港反修例风波中的模糊表现,足以证明“非我们民族类,其心必异”的古训。

其实这句话不是贬义词,从远古来看,是英资公司,所以以文化、民族、国家等理由,行动、价值取向、好处选择偏向英国方面也是正常的。

同样,如果是中国资本公司,各方面偏向中华也是必然的结果。

但是,香港是内地重要的地方,垄断香港航空市场的航空企业竟然被英资背景的企业支配。

无论是香港资金还是内资都一直插不上脚。

从这个层面来看,港龙航空曾经担负着迅速发展这个民族航空的重任,而爱国港商和内陆国资携手对抗国泰航空的好话,放在今天的香港,其意义超越了港龙航空本身。

再回到去年8月,如果民航局不及时插手,国泰航空在这次事情上的态度最终可能不会变得温和。

如果不是因为我国民航局在国泰航空的内地航权和飞越内地领空这两个核心问题上拥有决定性的话语权,国泰航空至今仍可能重复此前的态度。

国泰航空在香港70多年的历史中,收购过香港航空、华民航空、港龙航空、香港快递,这些航空公司有远大的志向,但最后无一例外被国泰航空消灭了。

年9月澳门航空和中国东航成立捷克香港,年6月信德集团加盟。 年6月底捷克香港提交了空运许可申请。 为了满足相关规定,年2月,捷克香港调整了投票权结构,之后信德集团拥有大部分投票权。

结果被国泰航空偷工减料流产了。

年11月,港龙航空正式更名为“国泰港龙航空”,机体涂装也完全更换,尾翼部分的中华神龙被国泰的“鱼翅”取代。 因此,港龙已经成名而死,曾经坐在机尾的中华龙也因国泰成功被压在飞机的舷窗下,扶摇直上。

年,海航集团遭遇严重危机,香港快递卖给国泰香港。

之后,海航旗下的香港航空遭遇了资金危机,之后国家与航空联盟国内的8大银行合作,给予海航亿元的专业援助,其中最重要的资金被用于香港航空的救助。

毕竟,香港航空跌落国泰航空之后,内地航空企业想着手于香港航空市场。

年,由于疫情的冲击,国泰航空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境。

6月9日,香港政府与国泰股东太古、国航419.5亿港元合作救助国泰航空。

根据持股比例,目前也不太容易的国航出资35.14亿港元参加救助计划。

当然,根据持有量参与配股拯救国泰也是理所当然的。

遗憾的是,当时的协定限制了国航在国泰的持股比例。 国航未经国泰航空董事会批准,不能发行或接受收购申请。

更重要的是,30%的持股国航在国泰航空公司没有什么发言权。 因为英国太古集团拥有国泰航空45%的所有权。

更重要的是,45%的持股太古集团在国泰航空董事会中远远超过45%。

国泰航空董事会的组成:

常务董事五人都是太古提名的。

八位非常务理事中只有蔡剑江、宋志勇、肖烽、赵晓航四人来自国航,另外四人平均被提名太古。

也就是说,除了独立理事以外,13名董事中有9人来自太古,其中有发言权的常务理事都来自太古。

也就是说,国泰航空的控制权被英国太古集团牢牢控制。

所以,传闻港龙航空将停止半年,但现在已经成为事实。

港龙航空的历史更长,曾经是国泰航空两股东国航下的企业,因为国民对此更有感情,其企业品牌的名声也更大。

在正常情况下,考虑到国民的感情,国泰航空应该由港龙航空接替香港快递的航线,而不是停止时间短的香港快递。

但是国泰航空反其道而行之,敢于停止港龙航空,香港快递承担港龙航空的全部移交,不知道有什么目的。

国泰航空可能早就想消灭这个曾经的对手了。

港龙航空对国泰航空企业品牌的声誉基本上被杀了,翼哥心里还是有点伤心。

年轻的时候,翼哥在民航一线工作,经常在机坪上看到港龙航空飞机,给人无限的亲切感和兴奋感,以为那是我们中国的航空企业,结果哪个外国公司都不能给机体喷中华龙。

正如翼哥不时在耳边响起与港龙航空同年代电视剧《霍元甲》的主题曲《万里长城不倒》,万里长城不倒,千里黄河水滔滔不绝。

翼哥也联想到当时港商和内陆国资合作打击国泰航空的同胞的友谊。

我想今天很多香港年轻人不会唱这样的歌。

同样,很多人也没有机会乘坐港龙航空的航班。

我现在还觉得被风吹死了。

在这里,我说:

永别,港龙航空! 本文是公众号:从民航翅膀转载

注:本文转载于网上,版权属于原作者。 注明转载来源。 如果有作品版权的问题,请联系我。 在第一时间协议或删除副本。

风云故事

原标题:“永别,港龙航空! 』

阅读原文。

来源:济南日报

标题:热门:永别,港龙航空!

地址:http://www.jy2z.com/jnxw/191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