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042字,读完约8分钟
it设备采购和运行维护是否昂贵?传统的集中式体系结构不能支持爆炸性产品的大规模并发事务?以高价购买的设备在工作日闲置,导致冗余?
关于it系统,蚂蚁金服对金融机构的解决方案是忘记ibm小型计算机,忘记oracle数据库,忘记emc或戴尔存储设备,并将系统迁移到云。
与传统的ioe架构相比,云计算的优势在于低成本、灵活计算和按需访问。金融机构不需要购买自己的设备、建造自己的计算机房,也不需要雇佣专门人员来维护它们,从而实现了it系统的“包里包里”。
传统的集中建筑没有“原罪”,这是特定历史背景下的理性选择。然而,移动互联网技术可以接触到大量的客户,而分布式it架构更适合大规模、小规模和高频率交易的特点。将分布式计算架构引入银行信息技术系统的云中已日益成为业界的共识。
蚂蚁在爱情中起主导作用
10月16日,蚂蚁金服宣布推出蚂蚁金服云,这是一项专门针对金融行业的云计算服务。一般来说,金融机构可以在两周内快速建立自己的支付宝。
蚂蚁金服首席技术官李成表示,这是为了向金融机构开放蚂蚁金服过去十年存放的工具和技术方法,希望it技术不会成为金融机构业务创新的短板。
淘宝和支付宝一度是ibm和甲骨文等外国it厂商在中国的基准用户。然而,随着业务量的激增,it系统将在可预见的未来不堪重负。蚂蚁金服开启了摆脱传统it架构束缚的进程,走向云计算。
拥有阿里最大甲骨文数据库的淘宝率先实现了ioe。支付宝曾经拥有阿里最后一台ibm小型机,在2012年的“双十一”期间,其峰值处理能力为每秒3800笔交易。然而,许多购买者在选择了一个好孩子后仍然被卡在付款过程中。阿里决定让这台机器下线。
2013年年中,阿里集团的最后一台ibm小型机器在支付宝下线。在完成小型机移除和高端存储后,“双11”支付宝的支付能力在2013年达到了每秒15000笔交易,单日手机支付4518万笔,创下了当时的全球纪录。
2014年,支付宝的“云支付”架构封顶,形成了“云计算+蚂蚁金服中间件+阿里数据库”的架构。阿里独立开发的海洋基地数据库是在核心交易系统上启动的,并采用了“双十一”流量。在2014年的“双十一”中,支付宝的峰值处理能力达到每秒38,500笔交易,每天可以支持超过10亿笔交易。
对于蚂蚁金服的“去爱”过程,李成回忆说,这是一个必须做出的选择,而传统系统根本无法支持“双十一”的大规模交易。
在新技术的支持下,阿里小额贷款还实现了基于海量数据的自动信贷决策,形成了“310”贷款模式,即3分钟申请、1秒钟贷款、全过程零人工干预。
今年的“双十一”就要到了。记者了解到,在最近的模拟测试中,支付宝的支付高峰处理能力可以轻松应对每秒6万笔的并发交易量,远远超过国内任何一家银行。
用于银行保险业务验证的云计算
与淘宝和支付宝类似,传统金融机构也遇到了棘手的问题:业务量和客户数量激增,但传统it系统无法支持它们。
该产品仅在10天前推出,用户数量就超过了100万。又过了五天,用户数量超过了250万。为了应对业务的指数级增长,3年it预算在几个月内就用完了。如果我们继续扩大原有的it系统,公司将面临入不敷出的困境。
这发生在2013年年中的田弘基金。田弘基金信息技术总监韩回忆说:“当时,it系统能够支持的峰值是1000万客户。顾客数量仍在飙升,“双十一”即将到来。每天结算需要8个小时,员工通宵工作后不能下班。称重后,我们决定去‘云’。”
2013年9月26日,平衡宝云直销系统上线,成为中国第一只“云”基金。系统上线后,并发事务峰值达到每秒5000个事务,单日事务峰值可达3亿个事务。
据汉·晁海说,去“云”的最大好处是不需要购买服务器,这节省了资金,大大降低了初始投入成本,并避免了后续的运行和维护成本,如空调整、电力和人力。实现了灵活计算,在“双十一”之前可以灵活扩展,避免了工作日业务量较小时系统的冗余。以刚刚过去的国庆假期为例,余额宝在10月8日仅用了两个多小时就清算了1.5亿笔交易。
当浙江网上商业银行被批准为首批试点民营银行之一时,阿里员工很高兴,但技术部门面临困难。传统的外包架构无法支持大规模的业务,但在中国,银行完全外包是没有先例的。2014年9月,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第39号通知,要求所有银行业金融机构到2019年应用安全可控信息技术的比例不低于75%。
最终,在线商业银行成为中国第一家完全在云上运行的银行。网上商业银行首席信息官唐表示,与自建系统相比,云可以节省70%至80%的投资。
保险、经纪和小额贷款公司作为一个整体已经在“云”中安顿下来,一些机构已经在“云”上部署了包括核心在内的所有系统。
李成告诉记者,云计算不仅支持淘宝和支付宝,而且在过去的几年里已经被银行、保险、证券等业务所验证,这表明云计算能否达到金融层面,这也是蚂蚁金服向外界出口云计算的基础。
行业监管讨论行业标准
在上市后的第一份财务报告中,马云直言不讳地表示,阿里巴巴的业务范围不是狭隘的电子商务,而是为未来的中国企业提供基础设施,如云计算、物流、大数据、互联网金融等。作为阿里巴巴集团的子公司,蚂蚁金服计划为新金融甚至整个金融业提供基础设施,金融云是其第一个产品。
然而,金融业关系到客户资金的安全,关系到国计民生,甚至关系到国家安全,有其特殊性。此外,一些金融机构有顾虑,并且有一个认识新事物的过程。
在10月14日的云起会议上,央行科技部信息安全管理司副司长武金海表示,目前中国有一个云服务标准体系,世界上也有相应的云计算标准。然而,金融业的云服务标准需要有经验的用户和云服务提供商参与讨论和建设,并不断完善。
2014年7月,银监会发布《关于加强银行业金融机构信息技术非现场集中外包风险管理的通知》(187号文件),对银行通过租赁设施或购买服务资源获取基础设施和信息系统进行监管。外包服务提供商分为银行机构和社会机构。
阿里巴巴云金融事业部总经理徐敏在接受《上海证券报》采访时表示,187号通知更适用于兴业银行的“银银平台”模式(报价601166,咨询),这是金融云服务的过渡性安排,行业标准有待行业和监管部门共同讨论。目前,监管机构也在进行深入研究。
银行业务的复杂性和利益相关者注定要在一夜之间走向“云”。目前,一些银行机构正在与蚂蚁金服就核心系统进行谈判。李成表示:“我们还建议,银行应该首先对一些具有互联网属性的业务或外围业务进行云化,而不要先去核心系统,因为云化不仅是一个技术问题,也是一个业务和概念问题。”
金融云之所以被业界激烈讨论并逐渐接受,是因为它不仅仅是一个信息技术问题。金融机构走向云计算后,不同的机构会融合不同维度的数据。会议场所通常是创新业务的场所。
中泰证券(原齐鲁证券)网络财务部总经理李认为,以信贷业务为例,券商往往只掌握客户的交易数据,而蚂蚁金服拥有大量的客户行为数据,使得向不同客户发放个性化信贷成为可能。
李成说:“传统观点认为技术支持业务,即业务部门提出需求,技术部门被动地满足需求。但是,我们希望技术能够成为一个推进器,通过技术创新来推动业务创新,使过去无法想象的业务成为现实,技术能够扩大业务范围。”
中央银行金融信息化研究所所长李晓峰认为,在银行信息技术中引入分布式计算架构已经成为业界的共识。目前,监管机构仍未决定银行业务能否采用第三方公共云服务模式,行业可以先升温并形成联盟。对于银行来说,外围渠道业务的云应用可以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