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753字,读完约2分钟
“虚拟信用卡”出来抢银行奶酪了?
不久前,阿里金融宣布将向支付宝用户提供类似银行为信用卡客户提供的“信用支付”——即用户可以从支付宝获得一定的信用额度,在淘宝网上购买时先消费后还款。有一段时间,像“支付宝碰了银行的奶酪”这样的声音在信用卡行业掀起了一千次浪潮。
事实上,这就是信用卡的“移动支付”。在广义的“移动支付”中,电信运营商、第三方渠道和商业银行之间的深度合作,除了在手机上加载(捆绑)客户信用卡账号(卡号)信息外,还可以在互联网模式下完成(如阿里金融等)。)没有信用卡,这是信用卡发展的最理想化和最高境界;如果我们进一步深入发展,我们可以包括所有基于互联网的金融活动。
如果在信用卡领域全面实现“虚拟信用卡”,即无卡支付,信用卡的承兑成本、发行成本和克隆风险将大大降低。
目前,央行正在推动芯片卡,芯片卡的生产成本和受理成本将大幅上升,商业银行前几年积累的利润将全部耗尽。如果采用无卡支付,发卡端的卡面设计、受理端的各种pos机和自助银行设备改造均可节省,主要运营成本将降低至无财务负担。此外,还可以降低发卡成本,据每年发卡200万张的发卡机构计算,至少可以节省约3200万元的卡费(假设芯片卡占发卡量的20%)。如果全部都是芯片卡,节省的钱将超过5000万元。
最重要的是大大降低被克隆的风险。由于磁条卡的技术标准已经被犯罪分子“破解”并通过互联网肆无忌惮地出售,如果客户使用不当或没有足够的密码保护措施,他们持有的磁条卡将面临被克隆的风险;与磁条卡相比,芯片卡只差一百步。
虽然无法获得发卡银行因克隆和冒用卡而遭受财务损失的具体数据,但根据政府披露的整体业务数据分析和各种打假案件的目标推断,伪造损失的比例可能在0.02‰左右,而且由于交易基数巨大,这也不是一个小数目。
上一页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