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933字,读完约5分钟
本报记者李晓雨廖红祥
如今,融合城市化和信息化的智慧城市已经成为引领新型城市化的重要模式。作为城市的基本单元,智能社区在全国各地蓬勃发展。一方面,它实现了政府与居民之间的有效沟通,使社区居民得到便捷高效的生活服务。另一方面,各方对智能社区的理解不尽相同,平台建设的问题也不可忽视。对此,全国人大代表、上海电信总经理张卫华建议,政府部门应率先组织智能社区顶层设计,打破信息孤岛。与此同时,出台了鼓励企业创新的扶持政策,并采用"政府搭建舞台,企业唱戏"的模式,以促进智能社区的发展,帮助经济转型。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社区管理面临挑战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把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起点,强调城镇化要着力解决制约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大结构性问题,充分体现了城镇化的重要地位。
当今世界已进入城市化加速期。2011年,中国的城市化率超过51%,而上海的城市化率超过89%。对此,张卫华表示,“城镇化有利于提高整体发展水平和居民生活质量,但也带来了管理上的困难。”其中,社区作为城市的细胞,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主要表现在:一是老龄化现象日益严重。社区老年人数量的不断增加,对医疗资源和养老服务的可用性和便捷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二是社区公共服务能力不足。随着城市流动人口的增加,社区保障体系、停车位管理等物业服务资源仍存在缺口;第三,文化娱乐设施不能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需求。目前,社区居民的文化娱乐活动主要是借助物业活动中心、社区公共绿地等有限的场地和设施自发开展的,信息获取、组织模式和发展形式有待提升。
智能社区整合资源,四类应用服务民生
张卫华认为,通过建设“智慧社区”,可以有效解决当前社区的上述问题。
所谓“智能社区”,是指在智能城市的框架下,利用云计算等各种信息技术和手段,整合社区现有的各种服务资源,方便地为社区各群体提供现代政务、商务、娱乐、教育、医疗和生活互助等各种社区服务。
据张卫华代表介绍,智能社区主要涵盖四类应用:一是智能政务,主要包括政府信息发布服务,向社区居民发布政府公告、价格等信息;二是智慧与民生,主要包括智能养老、医疗服务、网络教育等。,为居民提供在线监测、远程医疗、远程学习等应用;三是智能家居,主要通过智能终端与各种家电和安防设施形成网络,实现家居智能应用;第四,智能化社区,重点建设电梯、景观照明、车辆出入等与社区管理相关的内容,实现智能化社区。
目前,上海、福建等地已经开展了智能社区的建设和探索。以上海为例,城市光网络的覆盖和无线城市的建设为智能社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上海目前有16个试点城镇,调查显示,超过70%的居民对智能社区提供的远程医疗和交通信息等民生内容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加强顶层设计,并以“政府成立台湾企业唱响”来推动推广应用
然而,智慧社区的建设并不容易和顺利。张卫华用“四个不足”总结了当前智能社区建设中亟待解决的一些困难:顶层设计缺乏、建设标准缺乏、信息共享机制缺乏、智能应用缺乏。针对上述问题,他提出了四点建议:
首先,进行顶层设计,形成开发模型。一是“制定规范,安排试点”。政府部门牵头组织智慧社区顶层设计,制定智慧社区指标评价体系和建设指南,以标准先行推动智慧社区大规模应用。第二,“设立基金并给予特别支持”。设立专项基金,为智能社区涉及的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相关技术的研究和推广提供资金支持和税收优惠。第三,“加强协调,大力推进”。成立相应的协调机构或组织,统筹规划,充分利用市场机制,形成有效管理、惠民、持续运行的智能社区发展模式。
第二,构建统一的平台,实现可管理性和可控性。在政府的领导下,选择具有丰富经验和高度社会责任感的企业,通过购买服务和多种方式的合作来承担建设和运营任务。采用云计算技术,建立统一的平台标准,整合分散的系统资源,形成集成、开放、安全、经济的平台能力,将系统性能提升到可管理、可控的运行水平,确保平台服务质量。
第三,打破信息孤岛,建立共享机制。智能社区整合的信息资源来自不同的政府部门和行业。建议政府抓住建设智能社区的机遇,打破信息孤岛,建立开放共享机制,使民生信息能够有效整合到统一的共享平台中,更好地为千家万户服务。
第四,加快推广应用,帮助经济转型。智能社区的应用涉及很多行业,包括信息服务、文化创意、设备制造、生活服务、节能环保等。预计未来几年,智慧社区的建设将刺激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数千亿元,从而繁荣相关产业,创造大量就业机会。建议政府出台配套政策,鼓励企业创新,促进自主创业,培育人们喜欢看和听的各种应用,通过“政府搭建平台,企业唱戏”的模式,促进智慧社区的发展,帮助经济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