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223字,读完约3分钟
《阿玛尼扎汉传说》的剧照
阿马尼扎汉是16世纪古叶尔羌国的王后。 在民间传说中,她唱歌唱得好,木螳螂唱得好,而且能即兴创作美丽的诗。 她是新疆流传最广的故事,全面整理和改编了卡姆的歌词、曲调、词汇,形成了维吾尔族音乐的集大成作品《十二木卡姆》。 作为维吾尔族最重要的翻唱歌曲之一,《十二木卡姆》可以说是后世许多维吾尔族音乐的源泉。
今年,新疆莎车县委与上海援疆前方司令部莎车分司令部合作,将这位王妃的故事改编成维语音乐剧。 作为上海国际艺术节“扶青计划”的参加项目,10月16日晚,《阿玛尼扎汉传说》在上海戏剧学院首演。
《阿玛尼扎汉传说》的剧照
阿马尼沙汉夫出生于一个普通的樵夫家庭,从小聪明,13岁时作诗演奏歌曲。 据说王拉失德汗遇到了这个有才能的姑娘,被她的才能所感动,两人一见钟情,结下了良缘。
阿马尼沙汉进入宫廷后,怀着对民间音乐的热爱,萌发了发掘、整理各种木凸轮的想法。 但是,她遇到了各方面势力的抵抗,作为后盾,拉失德汗向宫廷乐师卡迪尔汗等人寻求协助,最终完成了“十二木卡姆”的整理。
在形式和文案上,亚麻沙汉去掉了以前宗教色彩浓厚的旧文案,吸取了维吾尔族民间歌舞的精华,曲风清爽高雅动人,歌词和文案也接近了民众的生活和真实感。 阿马尼沙汉给了“十二木凸轮”新的活力,“十二木凸轮”也由此升华为全面反映维吾尔族人民生活的大型叙事诗。
《阿玛尼扎汉传说》的剧照
34岁时,阿马尼沙汉死于难产。 和她生活了二十年的拉失德汗考虑到妻子病了,两年后也和她一起去,埋葬在妻子的坟墓旁边。 这个爱情故事也随着《十二木凸轮》的流传,被后世传颂。
在沙克,据说十人中有八人会唱卡姆。 现在,“十二木卡姆”也成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获得了“线路明珠”的荣誉。
音乐剧《阿马尼沙汉传说》在尊重历史的基础上,用音乐语言再现了阿马尼沙汉传说的一生。
《阿玛尼扎汉传说》的剧照
台上的维吾尔族演员都来自“新疆木卡姆家乡”的莎车县,白色和歌词也采用了维语。 为了强调维语的特色,创始人考虑先写中文歌词,然后翻译成维语,押韵,最后录音成舞台用音乐。
据谢迪导演介绍,全剧音乐是原创的,另一方面,参考了以前传到木凸轮的音乐要素,从现代人的角度出发,融入了现代音乐的节奏。
谢迪不担心上海的观众不懂维语。 他以前也制作过用中文唱歌的维吾尔族音乐剧,效果不太好,味道也很正宗,他说“维语在听觉上像英语,在音乐剧中听起来更好,唱歌和舞蹈也能表现维吾尔族的特色”。
在配合器和舞蹈方面,《阿玛尼扎汉传说》被并入新疆萨尔塔琴,从以前开始流传维吾尔族舞蹈,再现木凸轮的场景时,将当地乐器原封不动地转移到舞台上,完全尊重木凸轮最规范的演绎法。
谢迪说,穆卡姆是维吾尔族人生活的一部分,结婚和劳动时也会唱歌。 对维吾尔人来说,卡姆代表乐观精神,“他们唱歌是他们的生活,他们会唱歌,用歌曲表达内心的热情。 ”。 (本文来自澎湃信息,越来越多的原始信息请下载《澎湃信息》ap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