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4244字,读完约11分钟
原件:蔡科新闻周
最美的不是音像店,而是和你一起听的唱片。 /《说不出的秘密》
像光阴箭一样,音乐载体的交替速度接近不可思议,但担负着街角青春记忆的音像店却赶不上时代的脚步,远远地被抛弃在后面。
今年9月,在粉丝集体新年的一个月里,周杰伦、林俊杰相继推出新曲,3元一首歌,销量跌破数千万。
有人说数字音乐的支付时代即将到来,也有人说这只是粉丝怀旧的时间卡引起的例子。
就像“向星爷借电影票”一样,很多人买的不是“不要哭”和“把故事写给我们”,可能是哪年欠偶像的cd。
音像记忆:
流水不带走的光阴故事
在英国纪录片《最后的黑橡胶唱片店》中,店主tom在数音像店的唱片。
“每张唱片都写下我们的感情和回忆。 我听这张唱片的时候在做什么,在哪里,和谁在一起……这些是我的独家记忆。 ”。
幸存下来的实体音像店是我们最后的希望。 /最后一家唱片店
每个人都有关于音像店的回忆。
小时候想听歌,但没有现在动动手和开音乐app那么简单。
学生党可以存3、5天的早餐费,在烈日下在那家唱片店排队30分钟,买一盒磁带和cd。 然后赶紧回家,放在录音机和cd机上,可以听到期待的歌声。
当时,即使是在职者,也很长时间都舍不得买盘子。
央视主持人白岩松讲述了他对音像店的记忆。 工作时,他的月薪只有100多元,弗洛伊德( pink floyd )的“迷墙”cd售价200元,“当时想到我站在北京外文书店(的音像箱边),心里很难受”。
但是价格怎么能阻止大家对音乐的热情呢?
从唱片店的店员那里收到磁带和cd后,那种疼痛很快就被喜悦取代了。 离开商店,第一件事是赶紧回家听歌,然后打开厚厚的歌词本,抄写新的一页。
自己听是不够的,还和朋友分享好歌。 磁带、cd的出租见证了许多友谊和爱,温暖了许多人的青春和成长。
在唱片店买cd,一挑是下午。 /unsplash
在唱片店盛行的时代,有时也能和音乐进行“意外的相遇”,买珍贵的“聊天”。
什么是切入点?
20世纪80年代,海外唱片企业嘴里扔掉卖剩下的cd,以“废塑料”的名义出口中国。
这些张开嘴的cd其实完全没有破损。 大部分歌还能听。 一部分没有受损。 这些“喋喋不休”成了音乐迷的抢手货。
说切入点是一代中国青年的音乐启蒙老师也不为过。 那个年代出现的歌手,谁没开过几张口?
就像高晓松说的,“我们的音乐领域有很多人。 有人成为了艺术家,有人成为了歌手,有人成为了唱片企业的企划。 他们都是卖切光盘的人。 ”。
汪峰当年在北京卖过切盘子。 客人嫌贵,他摇着头发说:“不用买了! ”骄傲地回答。
亲嘴,一代外国音乐的启蒙。 /《北京乐与路》
买卖都是小音像店里的另一种风景。 但是,不要瞧不起那个年代的音像店。 不知道该听什么歌的时候,也可以让店员推荐。
那个惊人的音像店店员总有一天可能会成为大家都知道的大人物。
李玉刚在音像店打工的时候,自学了声乐。 好莱坞的《鬼才导演》昆汀·塔伦迪诺在拍《落水狗》和《低俗小说》之前,在音像店打工了好几年。 大导演斯蒂芬·索德伯格先生,大卫·f·桑德伯格年轻时有下班后从音像店拿几个盘子回家看的习惯……。
对他们来说,小音像店不仅是他们养家糊口的事业单位,也是他们文艺灵魂的栖息地,是他们汲取知识的精神乐园。
所以,不要轻视你在音像店遇到的任何一个,安静或悲伤的年轻人。
唱片店也有很多意外惊喜。 爱在天亮前。
即使见不到大人物,你也可能在那里遇到生命中的mr.right。 在1998年街头巷尾点燃的偶像电视剧集《把爱进行到最后》中,主人公杨铮在音像店与文慧分享了自己喜欢的歌曲。
在电影《找周杰伦》中,蒲为找唱片,走在大街小巷,遇见了二手唱片店的店主宇仔。
在《欢乐颂》中,关雎尔和赵老师对在音痴店拥有唱片的默契怦然心动。
在经典爱情片《黎明前有爱》中,伊桑·霍克和朱莉·德尔佩在音像店皱眉,这出戏让我怀念了无数粉丝……
在2002年的“无间道”上,刘建明和陈永仁在音像店初次相遇,两人坐在一起,静静地听着店里响起的“被遗忘的时间”。
到了现在,他们是在喜茶店相遇的吗? “请给我28块多肉葡萄、少冰和少糖。 ”。
《无间道》
辉煌时期:
岁月流逝,经不起这一生的变幻
时代变迁,音像店一个接一个消失,音像店的任何故事都离开了我们。
1917年,中国第一家唱片工厂成立于上海。1998年,国内最后一条黑橡胶生产线关闭,经过几十年,小音像店见证了变化的时代。
在磁带和光盘出现之前,中国的乐迷只能用留声机欣赏音乐。
1877年,爱迪生发明了留声机,这台划时代的机器十年后传入中国。
当时,上海的《格致集》杂志这样说明了留声机记录音乐的功能。 “首先如果把机器内放在那个管言英语里,那句话就没错了。 让复杂的人弹钢琴的调子和琵琶的声音吹笛子的声音,各种声音都为这个器皿记住,回复无差别。 ”。
留声机动起来300元,听留声机是奢侈的享受,只有富裕的家庭、戏曲爱好者才能使用。
家留声机的所有者招待了三两个朋友,聚集在宽敞的客厅里,共同品尝留声机传来的悠扬旋律,成为品质生活的象征。 “晚上上课,朋友们品尝着甜酒,沉醉在弥漫着梅香的空气中,听着留声机以前从音乐传来的段落”。
不是每个人都买得起留声机。 /pixabay
20世纪80年代,磁带和cd层出不穷,音乐带来了新的载体。
听这首新歌的方法很快在人群中普及,引起了音店产业的爆发。
到2000年,中国有10多万家音像制品经销商,小音像商店到处开花。
很多家喻户晓的歌曲,通过街角的音像店,陈慧琳的《记事本》,刘若英的《后》,f4的《流星雨》,李圣杰的《痴心绝对》,《2002年的第一场雪》,在音像店度过了一年。
大部分家里都有cd机,有很多人气歌曲cd,邓丽君、四天王、beyond是影响那个年代的名字。
2005年,音像店迎来了高峰。 据中唱音像有限企业统计,这一年音像制品(磁带、cd等)发行品种达34961种,国内发行数量4.89亿盘,销售额达36.15亿元。
计算一下当时挖到音像店的钱,就知道那时音像店的生意爆发了多少。
以前的磁带既会唱歌也会录音。 /《我的少女时代》
盛衰之极。 1991年,音乐压缩技术mp3开发成功,新时代突然开始了。
1998年,韩国三星子企业发布了世界上第一个mp3播放器。 2000年,西门子企业推出了第一部可以播放mp3的手机。 2001年,苹果公司发布了ipod,引起了广泛关注。
从此,听歌的方法改变了,流媒体音乐席卷世界,与无数人共度青春的音像店,开始逐渐走下坡路。
2007年,中国唱片、上海美亚等10多家全国音像连锁企业品牌企业相继关闭了数千家连锁店,市场音像店屈指可数。
年,在北京经营了长达21年的西单音像世界的停业公告。
与其买cd,不如听现场。 /unsplash
黑格尔复兴:
即使你匆匆走,我也只在乎你
粉丝认为音像店到此结束时,它以新的方法获得了活力。
根据美国唱片业协会( riaa )的报告,年上半年,唱片在美国的销售额达到860万张,断言“年黑色唱片的收入自1986年以来首次超过cd”。
这种黑胶复兴热也蔓延到了中国。 年,永通音像生产了黑橡胶生产线。 两年后,摩登天空打开了《一百张黑橡胶唱片发行计划》。 年,中国唱片集团有限企业召开了“黑橡胶复兴计划”,位于上海的黑橡胶工坊投入使用。
近年来,黑橡胶的销售额没有下降。 /ifpi
为什么这么多人突然爱上了黑唱片?
对音乐迷来说,黑色唱片有独特的“杂音”,象征着温暖和质感,“有些东西还是老的好”。
更何况,手中的实体唱片,有“真正属于自己的感觉”,坚实而放心,回忆当时在音像店买cd的日子——谁知道网上音乐什么时候突然涨价了?
更多的年轻人开始购买黑色唱片。 statista公布了3万人的比较调查,购买黑唱片的主力军竟然是90后和00后。
年轻人购买唱片既有出于对复古黑橡胶的好奇心,也有为了购买偶像的全周边,我们错过了唱片店的年代,但也有不想错过拥有实体唱片的机会的理由。
豆瓣上有黑橡胶唱片的话题,阅览次数达到一百万次。
有人说自己买唱片不是为了听。
根据bbc发布的icm民意调查,近一半的黑色音乐购买者都在youtube和soundcloud等网站上免费购买歌曲。
他们中有相当多的人在购买黑唱片。 只是为了收藏和装饰。 看,黑色唱片已成为小资金生活的“糖果”。
音像残像:
别忘了以前的事
唱片的复兴是否意味着唱片店的枯树将成为春天? 答案是否定的。 音店消失的趋势,是不可逆的。
另一方面,曾经盛行的盗版cd给音像业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另一方面,流媒体对音像店的影响越来越明显。
买黑唱片的毕竟是小伙。 你必须购买黑色唱片,配置播放器。 还有一种叫做严格的维护规则。 投入的时间和价格真的很多,在重视所有效率的现代,多少人能坚持几次?
即使是勉强维持营业的音痴店,现在也很难涉足,也有人开网店。 有些人开始独立唱片了。 安装酒吧和书架,从小音像店变成了街角的小咖啡馆。
和书店一样,很多音像店开了网店。
虽然是属于音乐的时代,但不是属于音像店的时代。
从唱片、cd主导的从前到音乐时代到数字音乐时代,街头音像店的故事,集体落下帷幕。 有多闪耀,现在有多黑。
即使是数字音乐时代,大家对音乐的热情一点也没有消失。
2003年7月16日,周杰伦的《以父亲的名义》在亚洲全境首次在50多个电台播出,达到8亿人。 年9月16日,“说不要哭”在三个音乐平台上线。 不到两个小时就出了成千万的销售额。
16年过去了,音乐的力量更强了,但音像店的存在感越来越弱了。
乐迷们依然热情洋溢,只是他们忘了当年的伙伴音像店。
根据《年中国数字音乐产业研究报告》,年中国数字音乐市场规模将近80亿元,预计到2023年将达到400亿元,数字音乐的未来还有很大的快速发展空间。
音乐载体不断变化,周杰伦歌曲中的“小黄花”从磁带a面飘到app界面。
音像店? byebye。
记忆中的音像店,就这样在落日的馀晖中,悲伤地闭幕,留下无数磁带和cd,留下回不去的淘气记忆——多年后,你还记得落日的馀晖中,你青春的音像店吗?
参考资料
[1]《娱乐和革命之间》andreas steen
[2]《黑胶圣经》郭思将
[3]年中国数字音乐产业研究报告.艾瑞咨询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音像产业的兴衰
作者蔡哥哥
新周刊原创产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