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058字,读完约5分钟
全球零售业已经初具规模。《中国商报》记者8月2日从intell获悉,2015年全球低温多晶硅amoled产能约为440万平方米,同比增长30%以上,整体amoled产能接近700万平方米。
一个多星期前,7月23日,lgd(lg Display)宣布将花费1.05万亿韩元建造一条6代柔性amoled生产线,预计将在2017年上半年大规模生产。目前,平板显示行业几乎以tft-lcd(液晶)为主,这又一次引起了行业对amoled的关注。
事实上,中国正在跟随韩国灵活显示器的扩张步伐。根据群智咨询的数据,到2018年,中国企业的amoled计划产能将占全球产能的31%;如果仅考虑ltpsamoled的产能,到2018年,中国企业将占到全球产能的50%,并将超过韩国,位居世界第一。
中小型amoled显示屏的高速增长
在未来几年,主要用于中小企业的ltpsamoled将保持较高的增长率。群智咨询预测,2015年和2018年是两个重要的增长期,增长率分别为33%和51%。2015年,全球led生产能力的增长率主要基于韩国企业sdc(三星显示器)和lgd,以及中国的天马、新立、昆山郭喜安(Visionox)和贺辉光电。2018年,全球ltpsamoled生产能力的增长率主要基于京东方、实诚和贺辉光电。预计2018年后,ltpsamoled与ltpslcd的产能差距将逐渐缩小,这将有利于amoled在中小领域与lcd展开竞争。
在2014年上半年之前,世界上几乎只有三星手机使用amoled显示屏。2014年下半年之后,随着三星手机全球销量下滑,三星改变了此前的战略,积极向中国手机品牌推广其amoled面板。目前,许多中国品牌的高端手机,如金利、维沃、联想、酷派、oppo、魁祖奇和联想,也使用了amoled显示屏。2014年下半年,上海贺辉光电4.5代amoled生产线批量生产,为amoled手机屏幕增添了中国力量。
可穿戴产品和车载显示器也推动了中小型触摸屏市场。群智咨询的数据显示,三星、lg、苹果、华为、华硕和中兴都推出了配备有amoled显示屏的智能手表或手环,其中lg的gwatch和苹果的applewatch都采用了塑料基板的柔性amoled显示屏。
液晶面板的反击
尽管amoled受到业界的广泛青睐,但它仍在苦苦挣扎。群智咨询副总经理李对《中国商报》记者表示,目前,淘大主要受到ltpslcd的挑战。Ltpslcd在高分辨率、省电、超薄、高色域和高色饱和度方面的性能有了很大提高,而amoled与之相比并没有绝对优势。
从价格上看,液晶面板以日本显示器公司(jdi)的5.5英寸平板显示器(一种触摸屏)为例,今年第一季度为34美元,第二季度为6%至32美元;amoled显示屏以三星的5.5英寸fhdon-cell(另一种触摸屏)为例,今年第一季度为40美元,第二季度下降了15%,至34美元。可以看出,为了与液晶显示器竞争,抢占更多的份额,淘大阵营采取了积极的价格攻势。
在大尺寸领域,amoled的推广也面临许多困难。2014年,lg的oled电视在全球的出货量不到10万台,而同期的液晶电视出货量高达2.36亿台,差距很大。
柔性显示器是未来的时尚
就产品特性而言,与液晶相比,amoled具有显示灵活的优点。如果液晶发展到卷曲甚至折叠,液晶将难以实现。李表示,以灵活的amoled两个代表性产品为例,苹果手表预计今年销量1500万部,三星s6edge手机预计销量3200万部。正是因为柔性amoled的广阔前景,sdc和lgd竞相扩大塑料基板柔性amoled的生产能力。
群智咨询预计,到2018年,塑料基板的柔性amoled产能将占到ltpsamoled产能的40%左右。然而,到2018年,全球柔性显示器智能手机的出货量将仅占3%~5%左右。显然,柔性显示器只是逐渐扩大了其在ltpsamoled中的渗透率,但在整个显示器市场中仍然只占有很小的份额。
即便如此,从长远来看,amoled仍然是下一代显示技术的趋势。从竞争角度来看,韩国的sdc和lgd仍是行业领导者,未来将重点发展柔性显示技术;中国京东方、贺辉光电、新立、华星光电、天马、昆山郭喜安(远景)等企业都在积极跟进,但产能仍不足以与韩国两大巨头竞争;日本公司更关注ltpslcd中国台湾的企业在投资海外市场时既保守又谨慎。
李说,国内amoled企业与国际一流企业相比仍有很大差距,但未来生产能力将大大提高。“国内企业应抓住机遇,在产量和技术上取得突破。凭借国内产业政策的优势、巨大的市场需求和低成本的本地化采购,他们将在amoled产业繁荣期到来之际抢占更多的芯片。”
在今年6月的亚洲(上海)消费电子展期间,贺辉光电展示了一个1.4英寸的圆形amoled智能手表显示屏和一个8英寸的amoled车载全高清显示屏。贺辉光电董事总经理朱克泰当时表示,贺辉光电将尽快启动二期投资,在产能和技术上拉近与领先者的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