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852字,读完约5分钟
7月18日,中国人民银行等10部委发布了《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要鼓励银行、证券、保险、基金、信托、消费金融等金融机构依托互联网技术,实现传统金融服务和服务的转型升级,积极开发基于互联网技术的新产品和服务。同时,《指导意见》全文多次提到“网络消费金融”公司的发展方向、监管和创新。
对于消费金融公司来说,在中国还是一个新兴行业,整体份额和发展水平都落后于世界。自2010年以来,第一批试点消费金融公司基本上沿袭了传统的商业模式,依托线下商店发展,并且互联网化程度不高,因此“互联网消费金融”仍然属于一个相对较新的行业术语。
我很幸运在互联网行业工作了很多年。我深深地感到,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互联网将彻底改变我们的生活,所以我在创业之初就选择了拥抱“互联网浪潮”。2014年6月,当我从京东联合董事长转任高级顾问,开始成立即时消费金融公司时,我将即时消费金融定义为互联网消费金融公司。现在,非常幸运的是,我们没有被潜意识中的“监管政策”吓到——事实上,“监管”给公司带来了更多的支持和支持。作为中国第一家互联网消费金融公司,消费金融于今年6月正式投入运营。现在正是长期干旱的时候!
什么是互联网消费金融公司?网络消费金融的运营模式、运营特点和市场优势在哪里?这些问题也一直是我的想法。
首先,金融领域是基于互联网的。在传统概念中,大多数消费金融场景都是以抵押贷款和汽车贷款为中心,以及具有抵押和担保性质的大规模消费贷款。根据艾瑞咨询2014年底对中国消费者贷款的调查数据,自2007年以来,除抵押贷款、汽车贷款和信用卡之外的消费者贷款需求逐渐增加。仅到2017年,这一比例将从3.1%扩大到12%;同时,贷款周期将从中长期贷款转向短期贷款。据估计,2017年短期贷款的比例将从9.5%扩大到32.5%。随着碎片化和互联网的趋势,新的消费金融情景将继续出现。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电子商务的兴起,线下资金流、物流和信息流将逐渐向线上转移,彻底打破线上线下的界限,最终实现动态平衡。实现金融场景的网络化是网络消费金融的核心内容之一。
其次,产品是基于互联网的。创新互联网消费金融产品的一个重要途径是产品的互联网,其核心在于用户的互联网。80后、90后和00后是天生的网民,对网络消费的需求日益增加。网络消费已经成为年轻人最重要的消费方式。因此,关注互联网用户的消费需求和体验是实现互联网消费金融产品网络化的唯一法则。
第三,渠道是基于互联网的。从物理渠道到互联网的消费场景的发展,用户维护、用户体验、用户沟通和支付渠道的互联网,以及移动互联网、社交网络和大数据应用的发展对传统营销的颠覆,这些都决定了消费金融依赖场景及其客户访问渠道的互联网趋势。具体来说,互联网渠道的拓展主要包括:利用互联网渠道扁平化的优势,快速拓展业务规模;利用渠道和客户信息及数据进行更准确的营销;从产品设计的角度,利用互联网增加与客户沟通的频率,提升客户体验;同时,有助于渠道优化交易流程,降低运营成本。
第四,应强调常规风险控制和数据模型风险控制。由于政府和监管机构对互联网消费金融的大力支持,对从业者而言,直接获取权威数据(如央行信用报告、公安部和社会保障部)的门槛不再很高。为了促进信贷基础设施的建设,重要的是促进基于大数据的更加准确、灵活和科学的风险控制系统。该系统基于互联网和金融的结合,设置消费者的历史应用、信用、行为、交易记录、社会和公共设施,并使用fico决策引擎预先定位信用风险和反欺诈规则;通过线性/非线性回归和机器学习等大数据方法,建立完善的风控制模型,完成基于风险水平的定价。在从申请到出借的整个过程中,图像、语音识别、人脸识别和虹膜识别等尖端技术被用来支持审批过程,从而离开传统的面对面模式,进入一个更加轻松的新生活时代。风险控制系统与互联网金融的碰撞从根本上缩短了审计周期。风险控制也是消费金融公司的生命线,是整体运营的重中之重。消费金融特有的风险控制规则设计不仅可以缩短周期,满足用户体验,还可以将风险降低至少30%-50%。这就是互联网技术革命带来的杀手。
第五,支付是基于互联网的。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升级和进步,支付行业逐渐从线下走向在线,支付媒介也从有形实体走向虚拟化。基于互联网的金融场景将不可避免地导致在线支付,尤其是移动支付将成为发展的必然趋势。对于基于互联网的互联网消费金融,尤其是移动互联网场景,贷款发放、消费支付、客户还款等功能可以简单、方便、快捷地满足客户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