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938字,读完约5分钟
多年来,个人电脑行业很少有成功的并购
1月5日,香港上市公司联想集团有限公司(hk:992)宣布对其业务部进行重组,并将其业务拆分为联想业务集团和思维业务集团。新架构将于新财政年度的四月一日开始运作。
中国大陆最著名的品牌之一联想集团,在2005年收购了ibm个人电脑的原始业务,并获得了笔记本电脑领域的高端品牌ibm thinkpad的使用权,开创了国内企业国际化经营的“蛇吞象”之路。
虽然个人电脑最初是由苹果公司推出的,但从技术角度来看,后来的个人电脑桌面应该被称为ibm个人电脑的兼容电脑。除了台式电脑,便携式笔记本电脑,另一种形式的个人电脑,首先由日本东芝公司(属于三井财团)推出,ibm thinkpad笔记本电脑也在日本大和研究办公室开发、设计和测试。
巧合的是,联想最初是东芝笔记本电脑在日本的代理商。1995年,联想与东芝签订合同,成为东芝在中国的唯一总代理,东芝的销量在短短一年内飙升至2.75万台,占中国市场的30%。在接下来的四年里,以联想为代表的东芝笔记本电脑在中国的销量位居第一。
长期关注日本财团运作的产业经济学家白一民向《中国产经新闻》记者表示:“从联想集团在美国收购ibm个人电脑业务的情况来看,有几家日本公司是此次交易的真正推动者和受益者。重要的是要知道,除了中央处理器之外,日本公司控制着个人电脑硬件的零部件生产。联想在2005年收购thinkpad后,一直未能涉足个人电脑产业链的上游。thinkpad的大部分组件仍由日本三洋(住友财团)和日立(富士财团)提供。”
白一民从多年积累的研究数据中发现,2008年7月31日,ibm董事会任命日本东芝公司前总裁兼首席执行官西山丽·台三为公司董事会13名成员之一。2011年9月28日,联想集团宣布索尼公司(三井财团)前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出井伸之正式加入联想董事会。显然,联想的个人电脑行业生命线已经无法摆脱日本财团的“魔掌”。
此后,“pc行业并购失败”的“祸根”一直笼罩着联想集团,特别是在过去的五年里,联想集团每年都进行业务重组,从全球市场的成熟到不同地理区域的结合,从硬件产品线到新兴的移动互联网业务。考虑到联想集团在北京和美国莫里斯维尔的双重总部,联想和思虑业务的新“组合”给外界的感觉更像是回到了合并前两个品牌分别运营的情形。然而,据外国媒体报道,联想集团美国总部发言人否认此次业务重组是“重组”,而只是“重置后端组织”。
截至发稿时,联想集团高管尚未向中国大陆媒体发布任何有关此次业务重组的消息和评论。在联想集团网站的“公司简介”栏目中,“联想是全球第二大个人电脑制造商,在《财富》全球500强中排名第一,在全球四大电脑制造商中增长最快”的字样仍在列表中。这与2012年第二季度以来各种国内报告中频繁出现的“全球个人电脑第一”形成了鲜明对比。
由于中国大陆的消费增长,特别是在农村地区和第三世界国家,传统个人电脑的出货量仍在增长。然而,在美国等发达市场,随着移动互联网和云计算等新计算和消费模式的兴起,传统个人电脑已经在走下坡路。如果将平板电脑归入个人电脑类别,苹果已经在2010年第四季度的全球个人电脑出货量中排名第一,这是在推出ipad一年之后。如今,云计算巨头谷歌和亚马逊正在推出他们自己的终端产品。甚至一度主导个人电脑行业的wintel联盟之一微软也在2012年6月推出了surface品牌系列平板电脑。
在4c整合的产业转型背景下,联想集团高层的低调似乎并不谦逊。事实上,以品牌和分销业务闻名的联想集团甚至没有信心对微软在台湾推出像宏碁这样的表面产品表示不满。毕竟,在个人电脑行业,台湾不仅拥有全球五大品牌中的两个——宏碁和华硕,还拥有四个贴牌生产“天网”和一大批上游零部件等行业。
尽管国内媒体和消费者倾向于将thinkpad定位为可以与苹果竞争的高端品牌,但在4c融合时代,沉迷于硬件品牌无疑是典型的“鸵鸟”心态。自2012年下半年以来,台湾it行业和媒体开始反思品牌“失败”的启示:在台湾拥有第一品牌价值的智能手机制造商宏达电(HTC)和经营个人电脑品牌近30年的宏碁(Acer)遭遇了业绩下滑和品牌知名度灰飞烟灭的巨大危机。美国《商业周刊》甚至写道,宏碁和宏达的困境反映了“台湾品牌的大问题”。
曾在美国viewsonic公司工作的李超对《中国产经新闻》记者说:“联想集团从ibm收购的其实是一个类似摩托罗拉当年销售的彩电业务,价格也不低。”那一年,德州仪器出售个人电脑业务时没有钱,而是把钱交给了收购方。联想的品牌在美国几乎没有影响力,它的产品给消费者的印象是便宜,但即使如此,那些白人消费者也不会买。在当今的消费it产品领域,只有三星可以与苹果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