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923字,读完约5分钟
3月18日下午的新闻评论让我们把时间拨回到两年前。华为和中兴在德国和匈牙利等欧洲国家就一些非核心技术启动了一轮司法程序。当时有业内人士感叹,作为民族企业,为了抢占对方的市场,不惜将技术含量极低的商业纠纷作为工具,却给了外人一个机会,这实在令人遗憾。
两年后的今天,历史在重演。然而,这一次,保险丝已经成为lte系统和终端专利的一个略微技术性的部分。当然,同一主题在不同的国家可能会有不同的结果。在这篇文章中,我们不去深究是否有任何侵权行为,也不纠缠于“我们生来就有相同的根源,所以为什么我们太急于炸对方”,而是从纯粹的商业角度来看待它。
在我看来,有几个大的工业背景决定了这场不可避免的争论。
首先,华为和中兴都将欧洲视为赢得未来市场的关键。他们都推出了“欧洲战略”,但两家公司的步伐并不同步。先锋华为卡立场的含义非常明确;其次,整个欧洲电信运营市场正在酝酿一场大变革,很可能在2013年迎来lte建设的第一波浪潮。如果这个时间节点被排除在外,以后挤进去会花费更多。
第三,从运营商的角度来看,虽然欧洲有许多跨国运营商,但每个国家的单一市场相对较小,因此不可能选择三个以上的设备供应商。同时,欧洲也是爱立信、诺基亚西门子和阿尔卡特朗讯的本土市场。今天,随着贸易壁垒的增加,这是一场没有我的竞争。第四,华为和中兴的增长路径相似也是因素之一。它们都是从弱运营商的子网非核心设备或终端设备开始,逐渐渗透到核心市场的核心设备,然后进入整个产品线,不仅是无线基础设施,还有固定网络接入、传输和核心网络。
欧洲战略
在年初召开的2013年市场会议上,华为在确定国际市场战略方向时,重点关注欧洲市场,明确提出“欧洲企业满足华为在中国市场的战略需求”的口号。与此同时,华为还计划在未来3至5年内,将其在欧洲的员工人数从约7000人增加至约1.4万人。
尽管华为没有明确提出“欧洲战略”,但中兴通讯今年也做了一些调整,将欧洲地区从原来的四个营销营分割出来,由总部直接管理,这也凸显了中兴通讯对欧洲市场的担忧。
然而,华为起步较早,已经成功突破了英国电信、沃达丰、西班牙电信、法国电信和德国电信。然而,中兴通讯在wcdma起步较晚,后来在以gsm/umts/lte技术路线为主的欧洲市场取得突破;然而,它已经赢得了重要的订单,如kpn,hi3g,ukrtelecom等。同时,它已经在欧洲智能终端领域确立了自己的地位。
对华为来说,欧洲市场现在已经变成了一个粮仓,在沙发边上,让其他人睡得很香;对中兴通讯来说,欧洲市场是一个期待已久的市场。如果它想成长为世界前三,当北美市场无望时,欧洲不能失去它。
Lte波
在全球电信设备行业的版图中,美国市场最具吸引力,但由于政治问题,华为中兴一直难以进入;日本和韩国在东亚的国内市场有限且相对封闭;尽管受到欧洲债务危机的困扰,但它是各种制造商之间竞争的焦点,因为欧洲运营商通常是拥有众多子网的跨国运营商。
另一个原因是欧洲运营商在lte上的大规模部署才刚刚开始。虽然首次部署了lte商业网络,但欧洲的lte部署规模远小于北美。此外,在北美、日本和韩国等几个lte领先国家,设备市场结构已基本清晰,欧洲已成为目前最大的蛋糕。
当然,中国也是一个巨大的潜在市场,但华为和中兴通讯已经占据了国内无线设备市场的60%以上。根据c114之前的系列报道,华为和中兴在2012年都表现出色。
只有抓住今明两年欧洲lte建设的潮流,华为和中兴才有机会走得更远。因为从全球无线接入市场的现状来看,由于美国的lte建设,Alang和诺基亚西门子已经看到了短期的复苏。
贸易壁垒
众所周知,老梅对国内设备制造商有偏见,这直接反映出华为和中兴在美国屡屡碰壁;如今,债务危机下的欧盟也有类似的想法。欧盟要求华为和中兴通讯必须将出口价格提高29%;同时,欧洲设备供应商应获得中国电信市场30%的份额。
显然,欧盟正在有意识地保护当地产业。因为欧盟明白,欧洲市场无法容纳这么多电信设备厂商。
欧洲有许多跨国运营商,但它们在每个国家的子网都是有限的,这显然不同于中国的国情。最大的区别之一是,在中国移动的td-lte招标中,有九家设备制造商中标(包括一些原始设备制造商),但有六家原始设备制造商(爱立信、华为、中兴、诺基亚西门子通信、上海贝尔、大唐移动),这在欧洲电信网络中是不可想象的。
两个主要设备供应商,一个后备首选供应商,这种“2+1”的供应商模式应该比较普遍。因为这不仅能保证成本可控,还能保证设备制造商应有的利润水平。在这种模式下,最糟糕的结果是成为“1”,但在欧盟有太多的本地制造商,而爱立信、诺基亚西门子和阿尔卡特朗讯都有很强的欧洲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