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5240字,读完约13分钟
日前,虾米音乐表示,从6月5日起,许多音乐网站如虾米音乐、百度音乐、qq音乐等。将尝试完全充电。然而,当记者在6月5日致电各大网站时,他们都表示没有收到相关通知,仍在观望。为什么电荷风暴最终演变成虾的“单人表演”?游戏背后有什么力量?央视《经济半小时》关注数字音乐收费风暴,发现风暴背后的力量。
1.免费音乐午餐真的结束了吗?每月试镜,而不是一次收费
今年年初,音乐家高透露:“从7月1日起,音乐版权将正式合法化,网上音乐下载将开始收费。优秀的音乐家终于可以靠音乐谋生了。”从那以后,有很多关于国内在线音乐收费的传言。6月2日,虾米音乐网业务合作部主任王小玮透露,从6月5日开始,知名音乐网站包括虾米音乐网、百度音乐、qq音乐、酷狗音乐、多米音乐、酷我音乐等。将尝试全面收费。这个消息立刻引起了习惯于“免费音乐午餐”的网民的注意。记者还联系了虾米音乐首席执行官王皓。
记者首先向王皓证实了国内音乐网站音乐收费的真实性。王皓明确告诉记者,虾、腾讯、百度、酷和酷狗等7家音乐网站将于6月5日开通或增加新的收费服务,他们之所以会同时行动,是因为环球、索尼和华纳的压力。王皓表示,三大唱片公司一直对国内服务合作模式不满意,因此一直在中国实施音乐支付模式。6月份恰逢各大音乐网站与三大唱片公司续约,因此三大唱片公司在此时向音乐网站提出了音乐收费的要求。
除了三大唱片公司的压力之外,王皓还告诉记者,如果像虾米这样的网络音乐公司不收取一定比例的费用,从长远来看是不可持续的。他坦率地告诉记者,2012年,虾米音乐损失了数千万元。王皓告诉记者,2012年,虾米音乐支付了2000多万的版权费,但用户支付的比例相当小。
由于版权所有者和网络音乐公司的双重推动,6月5日成了一个分水岭,似乎过了这一天,数字音乐将不再是免费的午餐。这一消息在网上迅速传播,有一段时间,许多网民在6月5日前争相下载囤积的音乐。
学生李宁告诉记者,我听说音乐将在6月5日收费,所以在此之前我在网上下载了一批歌曲。除了学生,公司白领郑也在6月5日之前下载了一批歌曲。音乐是郑一生的重要组成部分。即使在上下班的路上,她也用手机听音乐。听了10多年的数字音乐,她坦率地说从来没有花一分钱,也不愿意花钱买它。但6月5日,郑浏览了各大音乐网站。令她惊讶的是,自由时代并没有结束,各大音乐网站也没有发现太多变化。
6月5日如期而至,但与虾米音乐网总经理王浩不同,音乐爱好者仍然可以免费下载音乐。这到底是为什么?记者再次通过电话联系了王皓。
王皓告诉记者,6月5日,虾米结合移动互联网和宽带的普及,推出了名为vip的收费项目,试图为网民提供高质量的每月试听。这显然不同于以前下载一首歌曲只需支付一次的支付服务模式。
事实上,王皓不同意付费音乐的想法。相反,王皓非常重视付费音乐服务的概念。王浩说,在过去,每个人对音乐的理解就像买一张唱片。当听众购买10首歌曲的光盘时,他们付费在网上下载一首歌曲。然而,未来的大趋势是服务模式,而不是某首歌。
王皓告诉记者,推出这项付费音乐服务的原因是,在过去,虾。com实现了每首歌0.8元的付费服务,但用户的付费意愿不强,付费用户仅占不到千分之五。这一次,他们希望通过这样的每月试用费用计划来增加付费用户的比例。一旦支付比率达到5%,Shrimp.com将能够实现国际收支平衡。
第二,这是转折点还是危机?数字音乐收费的前景令人困惑
事实上,这场数字音乐收费风暴涉及七大互联网公司,但与虾音乐网不同的是,其他音乐网站对“6月5日音乐网站全额收费”的问题含糊不清。百度音乐(Baidu Music)明确表示不会发表任何评论,而qq Music则通过发送官方电子邮件予以回应,称“我们没有收到任何相关政府部门关于音乐网站收费计划的官方通知。”各方的态度使得音乐费用令人困惑。音乐网站费用会只是一个由小虾上演的独角戏吗?
在网上学习了很长时间数字音乐的齐伟告诉记者,“收费”这个词对习惯于免费下载的中国网民来说非常敏感。费用实际上提高了用户获得免费音乐的门槛。提高门槛后,付费用户的比例可能会略有增加,但与此同时,势必会导致用户反感,进而转到其他频道,甚至不听音乐。因此,一些音乐互联网公司不愿提及它,因为他们担心用户会有不好的联想。一旦用户流失,他们将切断自己的财务资源。那么消费者对支付的态度是什么呢?
根据记者在北京街头的采访,目前绝大多数公众不接受音乐收费,一些用户说,甚至他们最喜欢的音乐也要收费。
中国消费者已经享受免费音乐晚餐十多年了,如果他们想一夜之间进入收费时代,恐怕一时半会儿很难买到。此外,齐伟还告诉记者,并非所有的音乐网站都处于如此糟糕的财务状况,甚至一些互联网音乐巨头已经通过营销或广告实现了自筹资金。
齐伟表示,目前,国内几家大型客户端软件80%的收入来自广告,20%来自游戏联运。所谓游戏联运是指音乐网站将用户流量导入一些网络游戏平台或手机游戏平台,从而实现流量到资本的转换。
网络音乐公司不仅不依靠版权费生存,而且版权也不是国内唱片公司的主要收入来源。
周浩目前经营着一家名为天浩史圣的音乐经纪公司,该公司拥有20多名艺术家,拥有7000多首歌曲的版权。周浩告诉记者,他的公司依靠艺人经纪人,即表演赚钱,占总收入的90%。如果主要的在线音乐网站很好地宣传艺术家,艺术家表演的价格将会上涨。因此,对于网络音乐公司来说,给他们免费的版权授权来换取推广是一件非常划算的事情。周浩表示,只要该网站给出一个明确而大规模的推广计划,该公司愿意免费向该网站许可音乐。
正是因为广告、游戏运营和免费版权的回归,一些大型网络音乐公司才不急于向用户收费。然而,随着中国国际化的进一步深入,越来越多的版权人开始主张自己的权利。这场风波是主要来自环球、索尼和华纳的版权所有者对中国互联网免费服务模式的不满,从而引发的麻烦。齐伟告诉记者,这是因为中国三大唱片公司的版权收入与欧美等国家有很大差距。在美国,三大唱片公司的版权收入可以达到50%到60%,但在中国,这个比例不会超过5%。显然,三大唱片公司都不愿意放弃这么大的市场机会,所以他们努力在中国推广音乐支付,希望版权比例能稍微合理化。
三大唱片公司正试图缩小mainland China与海外市场的版权差距,这意味着中国的版权价格将大幅上涨。对于网络音乐公司来说,经过十几年的商业竞争,进一步拓展盈利模式更加困难。
王皓直言,目前中国整个音乐市场的产业环境相对较差。目前,对于互联网音乐公司来说,无论是经营广告还是游戏联运,用户数量都是公司盈利能力的最决定性因素。用户越多,广告和游戏联运的成本就越高。不过,王皓认为,互联网音乐公司在中国市场已经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和相对稳定的用户群,潜在市场尚不明朗。因此,在未来,继续通过广告和游戏运营赚钱的空客房数量非常有限。
王浩给记者算了一下这个账。在互联网用户完全分化的情况下,如果该公司去年广告收入能达到1亿元,那么今年很难赚到2亿元。与此同时,公司的版权费已经从1000万上升到2000万,甚至3000万,使公司的利润空室已经大大减少。
此外,由于许多互联网公司依靠前期积累的用户数量来实现上市融资,他们没有考虑前期的盈亏,许多互联网音乐公司也想做出这样一厢情愿的想法。然而,目前中国企业海外上市频繁受阻,用户数量大幅增加。在王浩看来,这种一厢情愿的想法很可能会落空。他认为,只有从免费转向收费,大型网络音乐公司才能扭亏为盈,否则,每个人的业绩增长都会停滞。
3.谁碰了音乐家的奶酪?版权收入创造者只拿1%
网络下载费一直是音乐版权保护的重要内容之一,涉及唱片公司、音乐人、音乐网站和网民的权益。今年4月,文化部发布了《2012年中国网络音乐市场年报》。报告显示,自2012年10月以来,以百度、腾讯、酷沃、酷狗、多米和虾为首的数字音乐企业相继推出了针对正版付费音乐的产品整合和战略布局。从趋势来看,今年国内在线音乐市场的企业收费盈利模式将会陆续推出。
然而,看着关于“下载音乐收费”的噪音,从最初的城市风暴,到单人表演的虾,到各种公司的沉默,它终于演变成“狼来了”空喊。充电时代何时到来,仍然充满变数。然而,无论如何,从音乐产品的网络版权保护来看,数字音乐进入“收费时代”是大势所趋。
与是否会有实际的支付行为相反,北京市民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同意音乐版权保护。可以看出,经过多年的宣传,今天,版权意识已经深入人心。与此同时,过去十年免费数字音乐带来了中国音乐市场的萎缩。20世纪90年代,以唱片为主的中国音乐市场规模超过100亿元人民币。随着唱片市场的衰落,数字音乐仍然处于免费阶段,这导致了中国音乐市场的规模已经不像以前那么大了。
齐伟表示,2011年,国外数字音乐市场收入为52亿美元,而国内数字音乐市场收入仅为3亿元人民币,两者相差甚远。
专业音乐家吴玉田以这种方式理解免费音乐。他认为人们听了很多免费音乐后会有一个恶性循环。这个圈子的受益者似乎是普通人。事实上,免费音乐的受害者也是普通人。一个好的利润机制会刺激更多更好的作品的诞生,并最终惠及产业链中的每一个人,包括普通人。虽然数字音乐收费的传言并没有引起太大的骚动,但也让周浩对未来充满了信心。
周浩对中国音乐市场的未来也很乐观,这也是为什么他的公司已经签下了大量的艺术家和制作了大量的音乐版权。周浩告诉记者,萨默是她所在公司最炙手可热的艺术家,她的四首新歌在互联网上的点击率已经超过1亿。尽管如此,周浩还没有从数字音乐版权中得到一分钱。周浩坦率地说,没有人给他们音乐版权费,他不好意思索要,因为他担心歌手和音乐会被网站下线。
与周浩一样,内地的音乐公司一般不会也不敢与互联网公司争论版权问题,因为他们担心网下网络会损害艺术家的代理。此外,不明确的收费标准也使得周浩和其他版权所有者不知道如何向网络音乐公司收费。
那么,中国是否已经有关于版权交易的相关法律法规?版权交易的现状如何?律师高霞告诉记者,中国只有一部著作权保护法,明确规定了音乐著作权的保护,但缺乏具体的实施细则。
正因为如此,在周浩负责海外工作的凯文告诉记者,中国的音乐版权在海外的形象非常糟糕,很难与欧美公司谈论获得在中国使用的歌曲的版权。凯文说,欧美公司对中国的版权没有信心,也不愿意在中国进行任何下载。他们甚至决定如果想购买盗版音乐就去中国,如果想下载免费音乐就去中国网站。
除了互联网公司和唱片公司之间缺乏明确的支付模式之外,许多音乐制作人也不确定他们应该得到多少钱。职业音乐家李波说,他最大的担忧之一是,即使数字音乐真的收费,他们能得到多少。李波表示,数字音乐收费涉及的人群太多,利益分配非常复杂,很难实施。
凯文告诉记者,在海外,一般来说,每个参与创作的人都会有自己的一份。一般来说,在公司获得版权费后,艺术家、歌词、作曲家和编曲人的比例通常在2%到5%之间。Lady gaga的全球版权收入每年至少1000万美元。
然而,在中国,即使消费者在互联网网站上使用付费服务,这一收入应该如何分配?音乐制作人应该得到多少回报?任何人都很难说清楚。王皓告诉记者,虾米音乐网的收入将与唱片公司分成50/50,这在中国是一个相对较高的比例。但即便如此,他也不知道制片人会得到多少。
就虾音乐而言,他们收入的42%归唱片公司,8%归宋松版权公司,这大概是这个行业的比例。然而,宋松公司如何分配以下作者以及唱片公司如何分配以下制作人和歌手已经成为一个混乱的帐户。
虾网中50-50的比例是罕见的。齐伟告诉我们,就目前的版权收入而言,音乐创作者得到的回报很少。齐威计定了这样一个账户。在每月10元钱的情况下,唱片公司大概可以获得5%的行业收入,也就是5美分;在唱片公司和独立音乐家的合作关系中,唱片公司的溢价权利会非常高,所以真正的创作者可能只获得20%到30%的收入,也就是说,50美分的20%到30%,所以真正的创作者最终只能得到1美分左右。实际情况可能比这更糟。
10元钱的一角,不到1%,让音乐制作人创造了一个残酷的现实,从版权的角度看,这看起来很美。齐伟说,当今中国音乐行业最大的问题是如何提高音乐家的收入水平,这是行业的基础。
半小时观察:
2001年颁布的《版权法》第47条;2006年颁布实施的《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第二条;2009年颁布的《侵权责任法》第36条等法律法规为保护音乐产品的网络版权构筑了法律屏障。然而,网络音乐是否收费仍然是一个难题,如何分配利益是问题的关键。正如节目中提到的,音乐制作人的平均收入只有1%左右,这是一个绝对的劣势。在分配严重不公平和不正常的现实下,即使网站在实施收费后通过网民的“贡献”获得巨大的版权收入,1%的比例仍然不能满足版权所有者。因此,在收钱之前,有必要澄清规则,否则,开始收钱可能相当于开始新一轮的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