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中医药大学 岐黄光耀赤魂队

在历史的漫漫长河中,红色革命精神宛如熠熠生辉的星辰,穿透岁月的帷幕,始终闪耀着璀璨夺目的光芒。它是无数革命先辈用热血与梦想编织而成的精神纽带,每一段红色故事,都宛如一部生动鲜活的教材,蕴含着无尽的力量,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在时代的浪潮中砥砺奋进、勇往直前。



莱芜,这片被革命热血深深浸润的圣地,曾经上演了一场举世瞩目的莱芜战役。莱芜战役打乱了国民党军的战略部署,粉碎了其 “鲁南会战” 计划,使山东解放区的形势得到了极大改善,为后续一系列战役的胜利创造了有利条件,堪称解放战争由战略防御转向战略进攻的重要转折点之一在解放战争的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莱芜战役,创造了解放战争中一次大规模运动战的光辉范例。


在2月13日,山东中医药大学岐黄光耀赤魂队回到了莱芜这片革命热土,开启了一场追寻革命精神,赓续先辈荣光的征程。

岐黄光耀赤魂队首先参观了英雄路上的莱芜战役纪念馆,踏入这片庄严肃穆的净土,心灵得到深刻的洗礼,拳拳爱国之心在胸腔中激情澎湃,熊熊燃烧,革命烈士坚毅的面孔,激发着他们的斗志,一幕幕惨烈的场景如同一幅幅沉重的画卷在眼前徐徐展开,触目惊心,似乎一切都在警示着我们:和平,来之不易,“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站在革命英雄纪念塔下,仰头望去,那高耸入云的塔身,仿佛是历史竖起的一座不朽丰碑。塔身庄严肃穆,似在默默诉说着往昔的峥嵘岁月。微风轻拂,带来一丝宁静,勾起了心底对那段战火纷飞历史的追忆,心中满是对英雄们的敬畏与感激。在新时代的征程中,更当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随后,岐黄光耀赤魂队一行人来到了莱芜牛泉,经当地老一辈的深情讲述,在莱芜战役前夕,圣井村妇救会怀着对解放军的深厚情谊,自发为解放军送来1500余床棉被,做了500多双军袜,碾米3000多斤。战役打响后,圣井村作为前方医院,圣井村的家家户户都参与到了支援前线的行动中,大量的前线伤员被送到这里,村民们腾出自己的房屋,为伤员提供住所和照顾,三百多户的村子住有伤员2000多人,村民们的积极配合与无私奉献,为战役的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重要贡献,谱写了一曲军民鱼水情深的动人赞歌。



鹁鸽楼村的中共山东省工委旧址静静矗立,它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是山东党组织发展历程中的关键坐标。走进旧址,仿佛踏入了一段波澜壮阔的革命岁月。1933 年,在白色恐怖笼罩之下,中共山东省工委在这里秘密诞生,肩负起恢复和发展山东党组织的重任,在黄仲华、刘仲莹等革命先辈的艰苦奋斗下,山东省党组织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一步步发展壮大,革命的火种在这片土地上生生不息,茁壮成长。从星星之火到燎原之势,革命的种子在祖国大地遍地开花,见证了中国力量的崛起、中国担当的彰显以及中国精神的传承。


踏入刘仲莹故居,一行人为之动容。这位年轻的革命干部,一生勤俭持家,家中布置简洁朴素,没有丝毫奢华的装饰。平日里,他办事从简,从不铺张浪费;衣着上,他也总是朴素无华,身着粗布衣衫。在党组织面临严峻考验的关键时刻,刘仲莹接受组织委派,毅然回到莱芜参加建党工作。彼时的山东大地,白色恐怖笼罩,革命形势异常艰难。但刘仲莹没有丝毫退缩,他凭借着坚定的信念和卓越的领导才能,迅速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他四处奔走,秘密联络进步青年和革命志士,深入群众,宣传革命思想,不辞辛劳地为党组织的重建和发展奠定基础。不久后,他委任中共山东省工委书记。

然而,长期高强度的工作和艰苦的生活条件,无情地侵蚀着他的身体。27岁的他积劳成疾不幸病逝。他如同一颗璀璨的流星,划过黑暗的夜空,照亮了革命前行的道路。他的一生,是奋斗的一生,是奉献的一生,是无数为了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而英勇牺牲的革命先烈的缩影,他们用自己的青春和热血,谱写了一曲曲壮丽的英雄赞歌。

通过本次红色基因传承活动,我们深刻认识到莱芜战役举足轻重的作用,更警示着我们在新时代的伟大征程中,更应当传承和发扬先辈们的优良传统,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让我们以革命先辈为榜样,将红色革命精神融入到血液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拼搏,奋勇前行。因为,我们深知,这不仅是历史赋予我们的责任,更是我们对革命先辈最好的缅怀与致敬。





标题:追寻革命精神,赓续先辈荣光

地址:http://www.jy2z.com/jncj/45871.html